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黄庭”与丹田
“黄庭”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末边韶所著的《老子铭》,曰“出入丹庐,上下黄庭”。东晋出现以“黄庭”命名的道家经籍。首先将上中下三丹田联称的是《黄庭经》:“三田之中精气微。”丹田的由来原是道家经籍“黄庭内、外景二经”,现已被各派气功和内家拳广为引用。《东汉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把丹田看做是“性命之根本”。丹田在何处,各家说法不一。多数练功家认为,上丹田在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上丹田,道家也十分重视,认为是入道之门,或泛指气功基础,认为是天地灵根,是祖窍、祖气。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于阳性,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之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中气下陷,可意守中丹田。下丹田在脐下,或有称之为气海,藏命之所,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它对人体充实下元气,防止早衰,健身延年益寿起重要作用。
                                                        (本室摘自《少林与太极》2015年第9期、第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