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2016年第3期(总第306期)中医气功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解析 |
张海波等人撰文从以下几点加以论述:一、强化顶层设计,实施有效监管。在学术上,医学气功要坚持以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唯物一元论整体观为理论指导,以气功内求法为主要方法论,科学地认知与阐释形、气、神的辩证关系,研究气功调身、调心、调息与三调合一技术,揭示整体的人的生命运动规律,坚决破除封建迷信。进一步明确医学气功学科定位、学科方向与发展层次,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从思想上解除妨碍医学气功发展的紧箍咒的束缚,紧紧围绕提高临床疗效这一中心,挖掘、提高、推广气功医疗技术与气功养生技术,规范气功医疗行为,引导气功养生行为,加强气功专业人才培养。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深入凝练医学气功学术问题,分化医学气功学科方向。在总结分析气功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深刻教训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并制定医学气功管理制度、法规与长效工作机制。二、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心,划分两类技术体系。医学气功可分为治未病的养生技术和治已病的医疗技术。要大力发展体现中医气功学科优势和特色的气功医疗技术与气功养生技术,使其形成各自的技术体系,是提升医学气功生命力的关键一招。当前,医学气功临床处方的混乱与辨病辨证论治的缺失,已成为阻碍气功临床疗效提升的瓶颈问题。不妨将医学气功的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参照现代临床科研规范,结合气功自身特点,开展医学气功治疗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既要验证气功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在治疗某些重大疾病方面有所突破,更要总结气功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与规律,完善气功疗法的临床诊疗方案,逐步制订气功医疗技术与气功养生技术的临床作业规范、疗效评价标准、执业机构标准、人员配备标准等一系列规范化诊疗标准。三、吸纳兴趣人群,重视人才培养。当前,将中医气功学纳入整个大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强化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医气功本科教育,是加强医学气功院校教育,培养医学气功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应探索开展医学气功专业培训,逐步规范民间医学气功教学与传承,分步骤建立多层次的医学气功教育体系。这是医学气功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将对医学气功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等教育机构,应积极开设《中医气功学》等相关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发现并培养新时期的气功人才,使医学气功后继有人。四、着眼独特方法论,深化科学研究。气功对生命与疾病具有独特的认知方法和基本理念,当前,亟待提升医学气功人员自身的科学素养,提高对医学气功的科学属性的认识。要正视在医学气功学习锻炼、诊断治疗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真实现象,集中气功、中医、西医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专家的力量,深入凝练医学气功的科学问题,对制约医学气功发展的关键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加强理论创新尤其原始创新,拿出切实可信的实验数据与研究成果。五、重视学科文化内涵,加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宣传。医学气功在数千年的发展衍化过程中,汲取医家、道家、儒家、佛家、武家以及民间民俗文化中与人的生命活动和治病养生有关的文化营养,形成了独特的、原创的医学气功文化体系。我们应充分借助传统媒体与各种新型传媒,传播科学的医学气功知识与文化,消除各种邪教、伪气功、有害气功等不良影响。应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发挥我国原创文化应有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本室摘自《第十三届国际气功科学研讨会论文集》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