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 |
《内经》表明,无论是经络脏腑学说、药性理论,还是道、气、阴阳、五行,都与古代自然科学有密切联系。但这些理论是否具有自然科学内涵,需要深入分析。对于经络,现代科学已经从声学、光学、电磁学等角度证实了其存在,而且也受到国际医学界的普遍认可。脏腑学说与经络学说为一体,是基于人体的生理功能的研究。道、气、阴阳、五行。“道”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基本思想,广泛渗透到古代科学和人文的方方面面。古人认为,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物质和推动万物运动的根本动力。道为古代宇宙生成论,而气为古人对宇宙中基本物质及其运动的认识,二者代表古人对整个自然最基本的认识。道和气在我国古代具有普遍适用性,也是中医认识宇宙、自然和人体的出发点。道、气、阴阳、五行不仅是中医的核心思想,还是先秦诸子的共同理念。在传统文化里,《易经》具有代表性意义,被誉为“大道之源”,中医也有“医易同源”之说。《易经》讲卦,卦由阴爻、阳爻组成,讲阴阳之变,如《庄子•天下》中有“《易》以道阴阳”。综上可知,道、气、阴阳是古代关于宇宙生成、基本物质、日月运行、节气推移的理论,属于古代天文学内容。五行指木、火、土、金、水。现今五行被阐释为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也为哲学归纳方法,还为揭示事物之间互相制约关系的辩证法。而至于五元素这一提法,李约瑟在阐述《尚书•洪范》时提出“五行的观念,并不是五种基本物质,而是五种基本程序。并指出原始五行产生于古代天文学。五元素说完全背离和掩盖了五行的天文历法原旨。道、气、阴阳、五行皆源于古天文历法:五行指一年五季气候物候变化规律;阴阳之推移反映日地月相对运动规律;道为天地规律的总括,是最基本的;气作为物质观,为以上理论提供物质基础。综上可知,中医理论,包括气、阴阳、五行,都是对古代自然科学,尤其是对古代天文规律的总结,具有扎实的古代科学基础。中医的古代天文学背景给中医的现代化发展带来重要启示:基于古代天文学的医学模式在现代医学中还找不到与之相应的学科分支,因而中医在寻求现代化的时候,应当尊重其固有的古代天文学特征,而不是盲目地丢掉本质去迎合西医学。此外,中医科学性争论也必须结合中医具体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结合《内经》的自然科学知识去探讨,而不是仅仅游弋在中医相关概念的抽象的哲学或文化外延去轻易解读和评价中医学。 (本室摘自《医学与哲学》2016年第1期、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