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儒家养气法初探 |
儒家养气法有两大类型。儒家的坐忘法。有人问孔子的坐忘法?庄子说:“仲尼蹶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忘坐’。”此坐忘法是中华气功史上较早的静坐法。孔子的坐忘法还兼有调息、调心的内容,其不仅坚持修炼坐忘法,且十分强调精神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我最担忧的。孔子主张要寡欲、坦荡、内省和静养。为了更好的养气养血,孔子提出了有名的养气养血的三戒律,他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的这种养生法,把静功修炼和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孟子的养气法提出了存心养气的内养法的基本思想,其是一种主观精神的自我修养法。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的存心养气法是我国较早的内养功。他要求“存心见性”,以养浩然之气。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勿暴其气。”他猜测到了练功中意志对气的作用。孟子把存心养气和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为内养功和精神养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和生命活动的动力,是人的生命的根本。 (本室摘自《健身气功》2016年6期、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