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2017年第6期(总第321期)从中医科学看“李约瑟之问” |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说过:“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满足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问”,曾经引发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的广泛探讨。我国古代的技术成就有目共睹。那么,这些技术成就靠什么理论支撑?回答好这个问题,就不会对“李约瑟之问”耿耿于怀,同时也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技术多一份敬重、多一份自信。并非所有的技术成就都由现代科学理论支撑,现代科学理论也并非衡量各种技术成就的唯一标尺。我们不应强制性地将技术成就区分为“科学的”和“非科学的”,甚至以此来决定我们对待某项技术成就是支持还是反对、是重视还是冷落。在今天一些人的观念中,得不到科学实验证实的都是“迷信”和“糟粕”。遭受这种“划界”伤害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医,因为中医所说的经络、穴位等很难通过仪器设备检测到。在20世纪上半叶,中医甚至面临灭顶之灾。一些人简单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唯一标准,发起了一波又一波废除中医的努力。事实上,西方人并不将医学视为科学的一部分,而通常将科学、数学、医学三者并列。在中医和西医眼中,人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一个有经络和穴位,一个只看到肌肉、骨骼、血管、神经等等。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指出,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使用不同的图像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这些不同的图像在哲学上具有同等的合理性。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支撑中医的理论就是人类用来描述外部世界的图像之一,虽然这个图像完全不同于西方人描绘的图像,但它同样有着哲学上的合理性。我们应珍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医理论,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以传承和弘扬。 (本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6月8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