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百病皆生于气 调气为治病之本

《内经》首先提出了“百病皆生于气”的理论,强调了气与人体的关系。中医学认为,致病因素乃邪气。所谓邪气,是相对于正气而言,不正则为邪。医家张景岳早有明示:“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素问•气运行大论》记载:“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病虽有内伤外感之分,然气之为病则一。”气在人体升降出入,环流不休,称为“气机”。临床上气之为病,主要是“气机”之升降出入失调。中医认为:人体各脏腑之气的运行,皆有规律。若气机升降失调,则脏腑生理功能活动障碍。气机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故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论。“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学的著名论点,然何以为本呢?张景岳云:“本致病之源也,人之疾病,或在表,或在里,或为寒,或为热,或感于五运六气,或伤于脏腑经络,皆不外阴阳二气,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故中医论,本即指阴阳二气。调节阴阳二气,使其归于平衡协调,是治病之根本。《内经》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故中医之治,无论立方施药,还是施以针灸,都是借针药一气之偏,以调人体之盛衰,使机体气血、阴阳归于平和,则体健无病也。故调气乃治病之根本也。中医临症,调气之法良多,不同的症状,采用不同的调气方法。“调气”是治病之根本。临证应用调气法,首当分清表里、虚实、寒热,才能治有目的。故《内经》有“谨候其气,无使倾移”之论。 

                                                               (本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8月25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