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2025年第2期(总第412期)太极拳身体哲学思想的思维与表达

太极拳的哲学研究缺乏身体维度的思考,而中国身体哲学研究缺乏实证案例的剖析,因此,太极拳身体哲学思想的研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身体哲学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常朝阳从以柔克刚、舍己从人、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等四个维度,试图厘清太极拳对中国身体哲学思想的展现与表达。

第一,“以柔克刚”源自道家“弱者道之用”的反向思维。在太极拳实操中,柔是手段,目的是达老子“无不为”“无所争”之境。具体为:发挥技击实用功能,借练拳养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实现修身教育,提升技艺至工匠水准。以柔引体,兼顾生命“体用”与生存“技用”,前者保健康、延生命,后者护人身安全。

第二,“舍己从人”体现“舍得思维”,用于太极拳战术策略与技艺切磋。表现为:舍弃直接索取思维,构建以舍为得、以退为进的间接思维;抛弃后天靠力行事习惯,形成“用意不用力”习惯;摒弃“唯快不破”理念,重塑“手慢让手快”的先天本能。

第三,“格物致知”属儒家实践功夫,太极拳借格拳修心、性、身达相应境界。练拳讲究柔似流水、进退自如、懂劲神明,核心在修心。“心”关联身体应用,“性”为内隐本质。以“心”为修炼载体,实现“性善”精神境界,借“拳”体悟传统哲学与文化内涵。

第四,“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意识支配行为”的实践,太极拳“用意不用力”为典型。体现在 “体练”与“推手”。“体练”通过套路或单式练习揣摩实战战术,是自我认知过程,“推手”检验身体运动能力。从思维看,太极拳将意识转化为身体行动,属“知行合一”实践思维。

因此,太极拳是中国身道思想体之于身的亲证,其技艺的外显和内隐是中国身体哲学思想的行为展现和思维表达。本文针对太极拳思想的研究主动对接身体哲学的理论和范式,为气功研究开启了新的研究路径,未来相关气功研究也可以借鉴这种研究方法,在身体哲学上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