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少林寺将成立“少林医禅院”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加大,一些人的身体提前老化,甚至英年早逝。日前我国佛教文化界的高僧、俗家弟子和来自保健、中医、气功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在京呼吁,养生保健要从现在做起,从年轻开始,变“被动保健”为“主动保健”。具有“动静结合”、“功药合一”、“身心双治”特点的少林养生文化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纯一法师在北京召开的“少林养生文化遗产专家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医禅”概念。他把少林寺独有的养生文化归纳为“医禅”。他说,禅宗祖庭少林寺的禅、武、医天下闻名,少林禅医,则是在印度医学文化和中国医学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两千年实践融合后形成的医学流派。它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以“禅定”为基础法门,以呼吸、观想、气血、经络、脏象等学说为基本理论,运用“气化”、“导引”、“点摩”等基本手段进行诊断、治疗、调养。少林“医禅”的养生方式表现为:以功法为导,以医药为用,以禅修为髓,以提升生命力为归,其作用正在于激活潜能,锻炼脏腑,改造体质。中国禅宗祖师一直善于运用禅修来治疗人的身心疾病,而少林历代高僧则在吸纳各家长处的基础上,总结、完善了禅定治病的原理和法门。禅修可有效改变现代人所谓的“亚健康”状态。中国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会长赵新华谈道,与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或从国外引进的“静默疗养”等各种与禅有关的养生法门相比,少林“医禅”养生文化的“内壮自强”的保健方式,符合未来养生向“潜能激活”的高端发展趋势,符合国际上备受推崇的主动保健潮流,提出了全新的养生理念。少林寺首座印松大师透露,为系统地总结少林“医禅”养生文化,少林寺决定成立“少林医禅院”。千百年来少林寺秘不外传的《易筋经》和《洗髓经》精华中简单、易学、易练的部分,也将随着少林养生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向社会公开。 (本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7月22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