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诸病源侯论》对古代气功学的贡献
上海中医药大学黄健等通过分析隋代巢元方等撰写的《诸病源侯论》对气功导引法的详细记载,论述了其对气功疗法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其内容主要有:一、构建气功治疗学的基本体系。1、奠定辨证施功的基础。其将所有的导引法,均附于相应的病征(“候”)之后,且论述详细。辨证施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基本俱全,是中医气功学辨证施功基本成型的标志。巢氏对导引法的应用,是依“候”而择,多而不乱。全书共有导引法280多种,其中古代气功有260多种。2、突出了气功疗法的特点。“协同作用”是气功疗法的特点之一。其是多种医疗手段的结合,对此该书表达得非常清楚。其应用最多的是补法。全书将所有导引法概括为“补养宣导”。笔者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候”的病因病机中绝大部分与“虚”有关,可以认为附于这些“候”之下的导引法,均具有补益的作用。二、传承气功功法学的诸多方法。1、继承、创新导引方法。该书对隋代以前的有代表性的气功功法进行了收集、整理,使许多内容得以保存。其在新功法的创编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充分吸收、借鉴古代气功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经验。2、丰富“三调”操作。调身、调息、调心是气功锻炼的三大要素。该书中的“三调”内容十分丰富,对锻炼方法的多样性起到一定作用,其中不少内容为后世所引用。三、崇尚气功理论学的天人相应。1、注重练功时辰与方向的选择。该书对练功时辰、方向所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此外,该书还提倡在导引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充实人体的正气。2、注重练功禁忌的把握。巢氏对练功禁忌的论述,主要包括时节、时间的禁忌,和练功期间的饮食禁忌。 (本室摘自《陕西中医》2009年第6期第7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