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2011年第5期(总第248期)《千金方》中传统导引和外来导引关系探源 |
人类长期反复摸索实践形成了古老的导引术。中国至周、秦已明确提及导引。《千金要方》用大量篇幅介绍养生、导引按摩,包含了东汉以来养生、按摩、导引、吐纳等养生方法,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导引学发展很好的总结。《千金方》认为“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在调适情志的同时,“兼以导引,行气不已,亦可得长生……”,隋唐时期我国对外交流比较活跃,国外的按摩导引法传入中国。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整合中,外来文化往往不自觉地去适应本土文化,从而被吸收采纳。《千金方》对按摩导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吸收佛教修炼术动作简练柔和、强度小的特点,收录、创编了适合保健作用的按摩导引养生术——天竺国按摩法,完整转录了18式,介绍了古印度按摩法的颈、肩、上肢、胸、背、腰、下肢等的全身运动。唐代《千金方》、宋代《云芨七笺》、和明代《遵生八笺》都载录了婆罗门导引法。4世纪瑜伽术传入中国后,对南北朝时的“易筋经”,唐朝的天竺国按摩法和婆罗门导引法都有过影响。“十二导引”中部分名称与《诃陀瑜伽解明》也有一定关系,“龙引”与“蛇功”、“龟引”与“龟功”、“仙人排天”与“仙人功”等,但在功法与姿势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这说明本土的创造与外来体疗的合成,是导引健身术发展的重要形式,也说明唐朝开放程度较高,能够以包容的气度吸纳天竺健身术的合理和有益成分,从而使我国导引健身术不断丰富、完善、充实和创新。天竺国按摩法、婆罗门导引法的引进,表明中华医学文化广泛汲取外来文化。孙思邈使外来导引学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千金方》中把天竺国按摩、婆罗门导引完整地予以转载,但同时用更多笔墨来介绍老子按摩法。《千金方》记载的老子按摩法,是与天竺国按摩相对应的国粹,两者非常类似,都统属运动养生范畴。隋、唐两朝均设有太医署,按摩博士教授“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推广、普及,并随着医学的发展,至隋唐已达到一定的水平,逐渐创立或引进多种导引术。隋唐传统导引和传入的外国导引并存共处,各种流派的养生术开始汇集,并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导引养生术体系。 (本室摘自《医学与哲学》2011年第4期、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