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与气功和太极相关的血流与电导率的协同变化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林欣教授主持了此项实验。气功太极身心锻炼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中医气血理论来阐述,如中国古谚语所言: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以往很难用科学术语给“气”字下定义。现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连续测量血液流动以及利用本山单桅电压脉冲法测量穴位电导率,发现杨氏太极拳缠丝功以及多种气功动作中手臂上下循环摆动的时候,在手掌劳宫穴上测得的血流速度也会随之循环升降。手掌位置低于心脏水平时,血流速度会相对加快,推测是因为重力作用协助心脏将血液抽送到手掌;当手掌位置高过心脏水平时,血流速度又相对减缓,是因为需要抵抗重力作用将血液输送回心脏。有趣的是,这种形式的血流循环变化与同一只手掌指间的不同经络腧穴测得的电流循环变化具有相当紧密的耦合作用关系。通过用红外设备或者冰浴对人体进行升温降温,可以提高或者降低人体的血流速度;或者将人体固定在训练台上进行上下左右翻转动作,在手掌测得来回循环血流,相类似的电流协同变化都能观察到。在一系列预实验中,我们同样也观察到血流的速度提高与其它多种传统中医疗法有关,包括针灸、艾灸、拔火罐、刮痧以及草药治疗。与气功及太极拳锻炼时得到的结果一致,血流速度的提升通常都伴随着热、光、电等生物能标志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强或减弱。这些试验结果有效地支持了“气与血”具有紧密关系。本实验当中的电测量的增加对于增进健康促进康复,据报道与直流电场对组织细胞培养模型伤口愈合结果以及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电疗法疗效均有关系。 (摘自《第11届国际气功科学研讨会论文集》、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