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2012年第5期(总第260期)甘肃41名医务人员如何“通督”——真气运行培训班统计情况总结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管理科张炜撰文说,5月12~20日,甘肃省卫生厅组织47名医务工作者在武山疗养院参加了中医真气运行培训班。我作为卫生厅认定的教学人员之一,参与了培训班的整个教学过程,并设计了相关表格进行调查,现将统计的部分结果总结如下:本次培训班学员47人,其中男性32人,女性15人。每日早晨8点半开始训练,到12点结束;下午2点半开始到5点半结束,晚上7点开始,到9点结束。前3天每半小时休息一次,后来逐渐加长训练的时间,每50分钟至60分钟休息一次。下午先学习动功五禽导引、鹤飞唳天(肠胃功)2小时,再进行静功1小时。每天静功6小时30分,动功2小时。共培训9天。真气运行学通过五步方法,逐步聚集体内的真气沿着经脉运动。据功法创立者李少波教授的定义,任督两条经脉相沟通的标准为:在真气通过督脉时,会有一种自然的冲力,表现为头面部皮肤痒麻、似虫蚁爬行、眉心鼻骨紧张、唇部麻紧、身体有时温热、有时凉爽等等。面对没有很客观的现代医学监测手段来证实“通督”的现状,我们只能用传统的方法来界定。学员们从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开始训练,很多人很快就出现中脘部的温热感,随着调整呼吸,真气逐渐向丹田、尾闾、夹脊、玉枕运动。到最后共有41人“通督”。学员系统学习过中医的有59%,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医的有41%。培训前对真气运行法持肯定态度的占63%,半信半疑态度的有37%;培训后对真气运行法持肯定态度的占96%,半信半疑态度的有4%。有88%的学员表示将来支持真气运行法的推广,有12%的学员表示不确定。80%的学员没有慢性病,20%的学员有较严重的慢性病。包括胃肠道、胆囊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骨性疾病等。由于没有具体的实验室检查数据,所以这次的疾病改善主要是以学员的自我感受为主,通过训练,学员感受肩周炎、颈椎病、胆囊炎、便秘、慢性咽炎、睡眠、视力有较明显的改善。大家普遍反映身体变化最显著的是精力旺盛、体力增强、周身轻快、头脑清楚、饮食减少、睡眠改善。73%的学员对这次培训班的组织和举办表示很满意,22%的学员表示比较满意,5%的学员认为一般。98%的学员支持继续组织类似的中医养生培训班。此次调查的不足之处,是我们没有利用现代医学的实验室数据来说明练功前后身体变化,不能让大家充分信服。举办培训班的开始,没有想到能引起如此广泛的社会关注。在现有的条件下,初步调查了这些数据,仅供参考。我们在以后的培训中将逐步完善相关的实验室数据和检查,用客观指标来反映中医真气运行养生的作用。 (本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5月28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