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治未病 干预亚健康 养生保健——气功三大发展方向
上海中医药大学黄健指出,未来气功发展的主要方向即此三大方向。但国内尚无一家以气功为特色的治未病中心,气功工作者也尚未就气功治未病亮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有条件的专业机构应积极向管理部门申请成立治未病中心,以气功为特色,功药(含针灸推拿等)并用,创出品牌,服务大众;其他气功人士,可以加入到已经存在于各级医院中的治未病中心,作为一种方法参与相关工作。亚健康相当于中医所说的“未病”状态,从大的方面来说,对亚健康的干预,也属治未病的范畴。气功为老年人提供强身健体、养老保健的方法,是气功的第三大舞台。近十年来,随着健身气功系列功法的推出,及健身站点的建立和健身气功指导员队伍的健全,一些老年人群体已经享受了气功为他们带来的益处,但总体上参与者依旧为数不多。要使气功在上述三方面有所作为,两个严重制约气功发展的瓶颈必须及早解决,即行业规范的制订、一视同仁的管理。目前,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两个国家一级学术团体,虽已获民政部门的确认,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制订行业规范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如能在卫生、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下,两家联合制订一个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又符合气功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和现状的行业规范,相信对气功的发展与提高将有较大的作用。如果说制订行业规范主要是气功界的事,那么,一视同仁就主要是管理部门的事了。这些年来,气功在科研经费的申请、技术职称的评审、医疗保险的准入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受到并非一视同仁的“待遇”。查阅各级各类的科研项目招标书可以发现,“气功”两字早已不见,为数不多的气功在研项目,也是通过某些变通途径争取到的,或为对项目名称进行“改头换面”,或为“公事私办”游说领导专家,即使如此,项目数与经费数额也是少得可怜。如果这一现状得不到改变,加上论文发表、专著出版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几“难”,气功专业人才不足的状况不但不会改变,而且还会加重,气功发展的“后劲”与核心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 (本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7月27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