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2013年年第1期(总第268期)推动医疗气功科学发展
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张海波撰文指出,自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以来,经过多年努力,健身气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医疗气功的科教研明显滞后。临床方面,民间的医疗气功活动基本销声匿迹,正规医院的气功科室也大都关停并转。教育方面,全国只有1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气功课。从事中医气功教学的专职教师不到50人。科研方面,医疗气功严重缺乏课题资助,与中医药学的其他学科以及美、日等国家对气功的资助投入相比,形成巨大反差。管理方面,自2000年《医疗气功管理暂行规定》发布之后,医疗气功管理基本陷入停顿。上述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和困扰医疗气功发展的重重藩篱和瓶颈。医疗气功发展对策。为使我国在气功领域继续保持学术领先地位,应采取以下策略与建议。一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引领科学发展方向。学术上应坚持以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唯物一元论整体观为理论指导,以气功内求法为主要方法论,科学地认知与阐释形、气、神的辩证关系,研究气功调身、调心、调息与三调合一技术,揭示整体人的生命运动规律。二是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探索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有关部门应着手研究并制定医疗气功管理制度、法规与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引导医疗气功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三是强化医疗气功教学,促进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四是规范医疗气功诊疗工作。既要验证气功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更要总结气功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与规律,完善气功疗法的临床诊疗方案,逐步制订气功疗法的临床作业规范、疗效评价标准、执业机构标准等一系列规范化诊疗标准。五是深化医疗气功科学理论与基础研究,推动学术创新。集中包括气功、中医、西医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专家的力量,对制约医疗气功发展的关键问题展开系统研究,拿出切实可信的实验数据与研究成果。六是重视医疗气功科普宣传与文化交流,提升国内外民众对气功的科学认识水平与相应的文化素养。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学者,撰写气功科普文章与书籍,充分借助期刊、书籍以及网络、微博等新型传媒,传播医疗气功知识与文化。 (本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1月17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