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运动之间 扶正祛邪 |
“生命在于运动”。但大多数人锻炼身体的方式都是有“动”无“运”,只能叫做活动躯壳,达不到启动脏腑功能的作用。因为四肢躯壳受意识支配,如举手投足、奔跑、跳跃等,这只能叫“动”。而脏腑功能不受意识支配,如脾胃运化、心搏节律、血压高低、大肠蠕动、气血运行等,这些都不会因意识转移,它属于“运”。怎样才能真正达到“运”的目的?那就需要用“心”来练。用“心”就是自觉,修真,不仅可调节脏腑功能,修复生命能量,还可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激发悟性,这叫“运”。修身和养性本来就是一不是二,妄念加上形体的强烈外动,就会耗散气血、肾精。“用心”的最高境界是无心可用,就是“无为”。《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真气充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恬惔虚无”,就是虚静。当把这种虚静运用到瑜伽中,很快就会“真气从之”,很多人会出现劳宫发热,随着功力增长和经脉通畅,还会进一步丹田发热、百会发热,这是真气充盈的表现。所以,老子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通俗一点讲就是说,虚静、虚无可以养育“命根”。运指的是输送能量,使能量转移;动指的是消耗能量,使能量转化。所以,“生命在于运动”只关注到了“动——外在运动”,而忽视了“运——内在能量的合理输送”。“运”的外在动力来源是呼吸,让身体每个器官,每个细胞都得到充足的能量,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内外条件。“动”包括身体内部每一个脏器和细胞的相对运动,恰到好处的运动是确保身体健康的外在条件。静主“运”、主“纳”;动主“动”、主“散”。如何动?如何静?这里面有养生的大奥秘。 (本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11月9日第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