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刍议传统气功之行气 |
行气是气功调息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用意念暗示,引气在体内运行,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或自觉有气在体内运行,则意随气行。行气可以与外在的呼吸结合进行,在吐纳锻炼的基础上,以意领气,循行经络,调畅气血,遍布周身。也可不与呼吸配合,只暗示体内“真气”沿经脉运行,或盘旋、或直行、或暂住、或攻病灶。《太清导引养生经》记载有“龙行气”、“龟鳖行气”等仿生行气法,实质是导引与调息的结合。其方法是吐故纳新的呼吸锻炼与心理暗示的结合,是医家和道家共用的养生方法。中医认为吸入清阳之气为阳,呼出浊阴之气为阴,而一呼一吸为一息。调息的意义,一方面在于意守和入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调整阴阳,协调内脏活动,培补先、后天之本。现代生理学知识表明,植物神经系统主宰不受意识控制的内脏活动。其中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系列表现,正是中医所谓阳盛的表现,如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代谢增强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系列表现,正是中医所谓阴盛的表现,如血压下降,呼吸减慢,唾液分泌增加,胃肠功能加强等。人吸气时呼吸中枢的兴奋广泛地向交感神经中枢扩散,而呼气时则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受抑制。此外,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浓度,不仅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而且对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也起调节作用。这些都与中医所说的吸为阳,呼为阴不谋而合。 (本室摘自《健身气功》2013年第4期、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