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2013年第9期(总第276期)中医之魂在《黄帝内经》中
安徽中医药大学顾植山教授撰文认为,《黄帝内经》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是同源异流互通的关系,中医之本、之根还是在《黄帝内经》。主张学中医者先要研读《易经》,这是对古人“医源于易”论的片面理解。“周易”是一个易学流派,而不是仅指《周易》一部书。“医易同源”的“易”是《周易》,“医源于易”的“易”则不是《周易》,而是指上古易理,也即“医易同源”的“源”。“医源于易”是在清代医家中出现的提法。其“易”的含义已有所不同。儒家的《周易》和中医学的《内经》是同源的关系,它们共同的源是阴阳太极变化之理,也即易理。四书和道德经等先秦文献与《黄帝内经》在文化上同样是同源异流的关系。这里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黄帝内经》在理论上自成体系,其中有些概念与四书五经并不完全一致。二是近现代一些国学研究在许多地方已严重背离了中华文化的传统本义,例如将阴阳定性为“古代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把五行说成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或基本元素”、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论”等。中医教科书中的有些错误,恰恰是错引了近代一些国学大师们的观点产生的。对中医来说,《黄帝内经》是主,文史书是“他山之石”,不要轻易用某些文史书的观点去乱解《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文化基础是黄帝时期发展成熟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大道之源”是上古太极阴阳之理的“易象”,这既是中医学思想之魂,也是中华文明中其他各学术流派共同的“魂”。习近平主席提出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医学具有如下突出优势:一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黄帝内经》直接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源头——黄帝文化,根基最为正宗;二是《黄帝内经》整合了太极阴阳、开阖枢三生万物和五行学说三大基本理论,反映中华文化原创思维的系统最为完整;三是《黄帝内经》的理论受后世封建迷信等思想的掺杂最少,保持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纯净内涵;四是中医学研究的是天人相应和强身健康的道理,是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瑰宝”;五是《黄帝内经》从阴阳五行模式推衍总结出来的藏象经络、五运六气等学说,在传统文化中已达最高学术层次。 (本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9月11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