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养生与体育有别
首先,养生与体育的预期目标不同。体育追求的是强健,养生追求的是康健。中国养生术的动功——导引术起源很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华佗编创的五禽戏。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导引术终于和技击术(武术)合流,形成了太极拳及其理论。其次,养生与体育的锻炼理念不同,体育讲锻炼,养生讲修炼。锻炼从养生文化看来,恰恰是有损于健康的。而从养生角度看来,健康主要是内脏的健康,因为内脏得病,可能危及生命,按养生理论说,绝大多数人的内脏生来就是健康的,婴儿的内脏最健康,内脏之所以得病,除了自然的物极必反,发育到极致,就转入退化的原因外,主要是有损内脏健康的因素起了作用。佛教称之为“四大不调之病”。损害内脏健康的因素很多,饮食不当,起居违常,心情忧郁,外邪入侵,除外邪入侵(如现在说的病菌感染,致癌因素、有毒物质等)难以避免外,其他因素都是主观意识造成的,可以由改变主观意识、不良习惯加以克服,这种改变就叫“修”,就是把后天加上去的对健康不利的因素去掉。道家把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称作先天元气,又叫元神,这是最健康的。元神不需练,也不能练,只能保养,使它少受后天因素的伤害。人类社会需要社会人除了先天元神外,还要后天获得一些知识、技能,道家称之为“识神”。获得识神本来是为了帮助元神的,但我们却只认后天的识神的作用,不知道先天的元神对健康其实有更大的功能,因为元神就是生命力。元神受到伤害,就是健康受到伤害,甚至是不可挽回的伤害。但正因为只认识神有用、识神的能力提高,可以通过锻炼所得,所以在强化识神能力的同时,使元神大大受伤。这不仅是指体育,在学业与工作中过度追求效率、强化技能,一样损害元神。读书读出神经衰弱、抑郁症、精神病,就是例证。所以,修炼的自内而外也有两层意思:由充盈的内气来与外部环境交流、协调、平衡,修去过强的主观情志,顺应自然变化。在修炼方法上,意念顺应内气运动,带动肢体动作,如太极拳的“以意领指,以指领气,意到气到”,与气功中的自发动功等。 (本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11月1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