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2014年第4期(总第283期)研究发展中医须保持其独立性
陆广莘,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著名中医理论学家、临床家,首届国医大师。他将中医药学学术思想归结为“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高屋建瓴地指出了中医学为健康医学的本质属性,奠定了健康医学理论基础。中医研究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要保持其学术的独立性和固有价值,并且发扬下去,“科学化”仅仅是途径。首要的是提高中医学术水平,抓好继承工作。因为离开对中医学术原貌的准确了解,学习就没有根据,发展就没有基础,评价就没有标准,研究整理就找不准目标对象。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就是“不认识病,能治好病”。中医就是要传承这一点。21世纪SARS来了,全球病理学家还不清楚病原体的时候,广东的中医却治好了SARS。因为中医药更注重于:“保持内环境稳定以抵抗疾病,胜于直接治疗疾病。”这句话就是中医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意。“正气存内”的自我稳定,“邪不可干”的生态平衡,不要求“邪”的彻底消灭。整个宇宙其实就是两个世界: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中国的学问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间最伟大的就是“生”。疾病医学、疾病对抗医学是用物质世界的知识解决生命现象,是对象性思维的认识论的知识论层次,它的机械构成论观念的认知方向是向后、向下、向外的。向后专注溯因分析认识论,向下坚持微观实体本质论,向外信奉线性因果决定论。诊断认识的任务主要在于发现疾病和确诊疾病,向后追溯“病从何来”,向下寻找“病在何处”,向外确认“什么病因”。种种现象说明,针对病因的治疗出现了危机。西医几十年来也发现了用物质科学研究生命,是个误区。我们现代受的教育都是物质科学的教育,是唯物论的知识论。中医学的本质是创生性实践的生生之道,其人本主义意向性思维的致思方向是向前、向上、向内的,具有努力发掘和加以提高的楔入效应、生生之具的通变合和的加和效应、天人合德的生生之效的溢出效应三种增益性效应。中华文明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不仅人类要生存,细菌、病毒也得生存,想把身体内的细菌、侵入到细胞内的病毒消灭掉是不可能的。在现代医学危机、医疗改革中,中医应该进行“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的实践,而不是陷入“新知”。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现代的研究成果,都要为我所用,而不是用来改造自我。
                                                       (本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4326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