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中医“气”概念探析 |
我所吴璐一助理研究员等人撰文指出,“气”是中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黄帝内经》全书162篇中,以气命名或内容涉及“气”的有131篇。中医学用气来解释天、地、人的构成和运动变化,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疾病产生的原因、病机,药物的性能,以及疾病防治和养生保健等。近代人们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电磁效应等理论和技术多途径、多学科,从宏观到微观,对气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气功的外气、脏腑之气等,虽有实验结果为气的物质性提供了佐证,但气究竟是什么物质并没有明确的显示。中医研究专家祝世讷教授从哲学与思维方式的高度指出,人身之气是人的生命物质运动,具有场的连续性、弥漫性,具有量子场的特征;人身之气以恒动的方式存在,出入升降,由变由化,是以物质、能量、信息的形式运动和转化着的一种过程流;其过程流有质而无形,无法归结为物质实体,不能还原提纯出“气粒子”、“气素”。可见中医学中的气不同于现代物理化学中气体的气,而是中国先民通过对一些“气”现象的直觉体验进而抽象出来的概念。它只能表达一种存在,而无法确指它是一种什么存在。《内经》用“气”来解释在当时无法认识的生命物质存在,使中医药理论跨越了物质是什么的问题,直接进入到物质发生了什么样变化的研究探索中,推动了医学科学的进步。中医教科书对“气”的定义: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可见“气”是具有物质性和能动性的。正是“气”的不断运动,才形成了万物的生成和变更。在人体中,是阴阳二气的协调运动,维持了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目标是恢复阴阳二气的协调、平衡运动。《内经》认为可通过识机而察气。把握住气的运动变化征兆,就是把握了气及其变化趋势。《内经》还提出可通过对自然的体悟来推知人体内部气机的变化。 (本室摘自《内蒙古中医药》2014年第16期、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