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中医勿用西医“尺码” |
王君平撰文说,用西医的视角很难理解中医,这是缘于中西医治疗思路的差异。西医治的是病,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病毒;中医治的是人,用药的偏性来纠正人的偏性,从而调节人体平衡。有人用“矛”和“盾”来比喻中医和西医治疗理念不同。上世纪90年代,何大一教授发明了“鸡尾酒疗法”,艾滋病患者的病毒载量以对数级下降。当时一些专家乐观地估计,人类在5年内攻克艾滋病。但药物在杀死艾滋病病毒的同时,体内的其他细胞也未能幸免。最可怕的是,有些病毒藏起来,会出现更凶险的病症。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尽管没有除恶务尽,患者带“毒”生存,不符合现行的评价标准,但能延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入发病期,降低病死率,降低机会性感染发病率且改善症状体征。中医的治疗理念是扶正固本。扶正就是扶助正气,固本就是调护人体抗病之本。中医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目的是保护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扶正固本,提高生活质量,并使患者长期带“毒”生存。中医疗效谁说了算?当然是患者说了算,这是中医药赖以生存的前提。评价中医的疗效,要从患者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测量等方面进行评价。中医在治疗过程中讲究“辨证论治”,是针对患者的“证”来进行治疗,通过吃药来改善患者的体征,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关注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中医疗效评价要丢掉西医的“尺码”,用自己的“脚”去“试鞋”,避免“郑人买履”的错误。改变中医疗效评价滞后的局面,亟须建立符合中医自身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医疗效有赖于整体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解决现代医学解决不了的疑难重症,发挥其独特优势造福人类。(作者单位为人民日报社) (本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1月22日 、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