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传承与创新结合推动中医药学发展
传承是“承者”对“传者”合理内容的收纳,其更替的内容没有存在本质的差异。在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中,传承表现为对固有理论及内涵的沿袭,其真正沿袭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观念与思维模式这两大范畴之中,千百年来并无发生大的改变。阴阳五行和精气学说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观念。创新是对固有理论、技术、运用范畴等方面的改进。创新往往是由于在临床中出现了新的生理病理现象,而这一现象不能被当时的概念内涵完整地阐释出来。创新是中医药学解决新问题,产生新理论、新观点的重要途径。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创新”是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其产生的原因包含了社会、科学技术、临床需求以及医家的知识结构各个方面。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观念与思维模式的内涵自《黄帝内经》等中医药经典著作就已经确立。换言之,中医药经典是中医药思维、观念的源头。由于中医药院校教育受到西方医学及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越发趋同于西医院校,使得中医药经典课程逐渐弱化、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学的持续发展。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要重视中医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学会从中医的视角去诊察、认识疾病,并运用中医思维去分析、治疗疾病。中医药学的创新,其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创新的结果,都应当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观念、思维模式及其学术特征。这是创新的前提,只有满足了这个前提,变革才能被称之为中医药学的创新。不妨用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观念与思维方式来统摄现代科学的客观存在,最大程度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中医观察事物的手段,并且将其按照中医药学的核心观念及思维方式进行推理、演绎、分析,最终总结并升华为中医药学中新的理论,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创新方式。我们认为,象思维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思维模式,阴阳、五行、精气学说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核心观念,整体、功能、运动变化是其学术特征。凡符合这种核心观念、思维模式、学术特征的创新,都是对中医药学的创新。而那些断章取义,偷换概念的内容,则不应看作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创新。传承是中医药学学科存在的前提。创新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动力,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与保障。中医药学的创新对传承亦具有推动作用。       
                                                                      (本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4月10日、第3版)